“断章取义”与生肖并无关联,它是一个汉语成语。

这个成语出自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赋诗断章,余取所求焉。”春秋时期,各诸侯国在外交场合常常通过赋诗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意图,所谓“赋诗断章”,就是选取《诗经》中的某一篇章或片段,借以传达自己的意思,而不考虑全诗的本意,有一次,卢蒲癸为庆舍效力,庆舍将女儿嫁给他,有人对此表示不解,卢蒲癸说:“我不和他们同宗,他们不嫌弃我,我为什么要拒绝呢?这就如同赋诗时的断章取义一样,我只取我所需要的部分。”后来,卢蒲癸借助其他势力消灭了庆氏家族。
“断章取义”指的是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,孤立地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来解释,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误解或歪曲原意,在学习古诗词时,如果只抓住其中的某一句,而不结合整首诗的背景、意境等去理解,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,又如,在引用他人的话时,若故意省略关键部分,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语句,也是断章取义的表现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避免断章取义,无论是阅读文章、聆听演讲,还是与人交流沟通,都应该全面、客观地去理解和分析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,避免因片面的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错误的判断,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,也要尽量做到准确、完整,防止被他人断章取义,造成不良影响,了解“断章取义”这一成语典故,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,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和知识学习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