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普及,“网友投稿分享风水知识”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现象,有人通过图文、视频等形式讲解家居布局、方位吉凶等传统民俗内容,但也有人担忧:这类行为是否触及法律红线?要回答这个问题,需从不同维度展开分析。
从民事层面看,若投稿内容仅涉及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经验交流,未宣称具有科学权威性或强制他人遵循,通常不构成违法,普通用户分享祖辈流传的房屋朝向偏好,本质属于文化习俗范畴,受言论自由保护,但需注意边界——一旦出现“保证改运”“必能升职发财”等绝对化承诺,就可能因虚假宣传违反《广告法》,平台方也有义务对明显夸大的内容进行审核干预。

行政监管领域则更关注经营性质的行为,根据相关规定,从事风水咨询、堪舆服务等营利活动需取得相应资质,否则可能被认定为非法经营,若网友以投稿为幌子,实际开展收费看风水、卖开光物品等业务,即便披着“分享”外衣,仍会因无照经营面临行政处罚,部分内容若包含封建迷信导向,还可能违反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中关于传播健康向上信息的要求。
刑事风险虽罕见却不可忽视,个别案例显示,有人借风水之名实施诈骗,如谎称“化解灾祸需转账做法事”,此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,即使没有直接索财,若煽动群众对抗政府规划、破坏公共设施(如因所谓“煞气”阻挠合法建设项目),也可能触犯扰乱社会秩序的相关罪名。
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区分合法与违法的关键在于:是否以营利为目的、是否作出不实承诺、是否干扰正常社会秩序,纯粹的文化交流应被鼓励,但跨越底线的商业运作或迷信传播则需警惕,平台作为内容载体,既要保障用户表达权,也要履行审核责任,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法治环境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