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,看风水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长期存在,但其法律属性常引发争议,许多人认为“不收钱帮人看看无妨”,实则这种想法存在认知盲区——是否构成违法并非单纯由收费与否决定,关键在于行为性质与社会危害程度。
从职业资格角度看,现行法律未承认“风水师”为合法职业,根据《就业促进法》及相关规定,从事需专业技能的工作应具备相应资质证书,而目前没有任何官方机构颁发过此类资格认证,即便不收取费用,若个人以“精通易理”“能改运势”等名义公开宣称自己具备特殊能力并指导他人调整居住环境、祖坟布局等,仍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扰乱社会秩序,例如某地曾查处过自称“免费看风水”实为发展下线的传销组织,其本质是借民俗外衣实施诈骗。
再看具体行为边界,当涉及公共利益时风险显著升高,如在旅游景区、文物保护单位擅自指点游客改动建筑结构,可能违反《文物保护法》《城乡规划法》;若因错误指引导致房屋坍塌造成人身伤害,还可能触犯《刑法》中的过失致人重伤罪,即便是私人领域,若因轻信所谓“风水破解方法”引发家庭矛盾激化甚至暴力事件,相关责任人也难辞其咎。

司法实践中已有典型案例佐证这一点,某省法院曾审理一起案件:被告人王某长期免费为村民看风水,后因鼓动多家拆除承重墙导致房屋成危房被起诉,最终以“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”定罪量刑,这充分说明,行为的公益性不能成为免责盾牌,专业领域的谨慎义务始终存在。
需要明确的是,传统文化传承与法律规范并不矛盾,普通民众基于习俗进行的小规模交流属正常范畴,但任何人不得以“弘扬文化”之名行违法违规之实,建议爱好者将兴趣局限于学术研究或个人修养层面,涉及具体操作时应引导当事人咨询住建、消防等专业部门,既尊重传统又恪守法治底线。






